陈寿著《三国志》封面
东汉末期,朝廷腐败、民生凋敝,社会动乱、国家四分五裂。魏蜀吴三国于乱世中收拾残局,成就鼎峙之业,各方厉行廉洁政治,务民生之实,促进了社会发展进步。观照三国史,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,它既是一部腐败史,也是一部廉洁史。品读三国廉政文化,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刘备雕塑
刘备(公元161-公元223年),字玄德,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(今河北省涿州市)人,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,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,政治家,史家又称他为先主。
1.不忘复兴大事,小家服从国家
先主于永安宫病笃,召亮于成都,属以后事,谓亮曰:“君才十倍曹丕,必能安国,终定大事。若嗣子可辅,辅之;如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”
——译自《三国志•蜀书•先主传》
【解说:刘备临终托孤于诸葛亮,把国家利益置于家族利益之上,在奉行皇权世袭的封建社会历史上,真可算得上是千古一人。】
2.以人为本,临危不弃
曹操南征,驻守樊城的刘备仓忙带领军队撤退。过襄阳时荆州人大多归附刘备,等到了当阳,人众已有十余万,一天只能行进十余里。有人劝刘备丢下百姓,率兵迅速据守江陵城。不然曹操大军一到,就无法抵抗了。刘备说:要干成大事必须“以人为本,今人归吾,吾何忍弃去”!
——译自《三国志•蜀书•先主传》
【解说:刘备面对生死危难关头,宁舍妻子、不弃百姓,用无私的选择践行了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。】
3.行善祛恶,防微杜渐
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,惟贤惟德能服于人。汝父德薄,勿效之。
——《三国志•蜀书•先主传》裴注
【解说:刘备一生忠实践行与人为善、做事从善,为官行善,以德服人,并且教育子女不舍小善、不为小恶,常思防微杜渐,避免铸成过错。】